--> 大数据时代,企业如何顺应潮流实现管理创新? - 广东省纺织协会_bet36体育_体育投注官网_bet36体育在线

大数据时代,企业如何顺应潮流实现管理创新?

发表时间:2020-11-18 23:58

  CTEI网讯   11月13日,第九届全国纺织企业“管理创新成果”及“管理创新成果主创者”评审会在浙江绍兴召开。20家行业企业的管理创新成果参与评审,现场交流了管理经验、做法和实施效果。评审专家围绕成果的创新性、实践性、效益性、示范性、规范性等进行现场评审,并给出意见和建议。评审会由达利丝绸(浙江)有限公司承办。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纺织工业企业管理协会会长夏令敏,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原副会长陈树津,中国纺联副秘书长、中纺企协常务副会长杨峻,中国服装协会副会长、中国纺织工业企业管理协会副会长谢青等出席了评审会。评审专家组成员包括:中国纺联原副会长陈树津,中国企业联合会企业创新工作部副主任张文彬,中国纺联副秘书长、中纺企协常务副会长杨峻,中国纺联产业部主任、产业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华珊,中国纺联信息化部主任翟燕驹,中国纺织规划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国纺织工业企业管理协会副会长俞亦政,中纺企协副会长王进军、原副会长詹灵芝、秘书长朱国学,东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顾庆良,西安工程大学管理学院教授郭伟,绍兴环思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樊敏等。北京服装学院商学院副院长、教授李成钢,天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教授王亚超,东华大学纺织学院副教授刘蕴莹,西安工程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姜铸等担任本次评审会的点评专家。
  安徽华茂集团有限公司、东方国际(集团)有限公司、魏桥纺织股份有限公司、鄂尔多斯羊绒集团、华纺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岱银集团、大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京工服装集团、湖南中南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新疆中泰纺织集团有限公司等20家单位代表先后汇报了各自申报的管理创新成果,并现场回答了专家组的提问。

  会议由中国纺织工业企业管理协会副会长王进军主持。

  

  会上,杨峻表示,全国纺织行业“管理创新成果”及“管理创新成果主创者”评审工作是中纺联的一种重要工作,中国纺织工业企业管理协会负责组织开展此项工作,已经成功举办了八届。此项工作的开展对推动我国纺织企业不断深化改革、加强管理、促进创新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在行业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多年来,这项工作得到国家工信部、中企联、中国纺联和诸多科研院所的指导和支持,总结推广先进企业的管理创新经验,出版了《全国纺织行业管理创新成果经典案例》,为全国纺织行业创新管理模式、加快技术改造、拓展发展思路提供了借鉴。今后,中国纺织工业企业管理协会在总结管理创新成功经验的同时,将把这项工作拓展到全国产业集群和产业园区,推动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和机构为纺织企业的管理创新提供bet36体育_体育投注官网_bet36体育在线:服务,帮助企业强化管理、提质增效,为推进纺织行业转型升级做出贡献。

  据了解,本届全国纺织行业“管理创新成果”及“管理创新成果主创者”组织申报工作共收到来自全国纺织企业的43个管理创新成果,经全国纺织企业管理创新成果审定工作委员会审定,共有32家企业的项目成果入围,然后组建四个专家组对入围成果分别进行现场调研、材料修改,打分结果汇总后,筛选出20个成果进入此次的评审会。

  会上,中国企业联合会企业创新工作部副主任张文彬谈道,从管理创新成果评价的角度上说,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实践性。实践性之前需要理论创新,全凭想象是不够的,要有实践性基础。有很多材料用30%-40%的篇幅去写如何构思,但我们更关注的是实实在在的行动和举措。第二,创新性。在实践性可行的基础上需要我们去突出新意,这就需要和全国乃至全球的同行去进行比较。第三,引领性。引领性不仅是区域上的引领,bet36体育_体育投注官网_bet36体育在线:的是行业上的引领,优秀的、创新性的管理模式可能适用于多个行业,这是管理创新成果评价最高一级的台阶。

  评审会最后,夏令敏进行总结发言。第一,企业管理工作在纺织企业发展过程中始终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管理创新永远在路上。从企业自身发展来讲,需要在管理方面不断创新。同时,技术进步也为企业管理创新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技术支撑,中国纺织工业企业管理协会推动管理创新工作也要坚持不懈。

  第二,企业管理创新一定要坚持打好数字化基础,树立网络化理念,明确智能化方向。尽管各个企业管理创新的目的可能不一样,采取的措施可能也不一样,但数字化一定是企业管理的最重要基础,而数字化还会带来无穷无尽的想象空间。没有数字化做基础,想实现管理提升的难度很大。工业互联网是未来智能化的坚强基石,工业互联网的应用,特别是在产业集群、中小企业的服务上还要进一步加强。

  第三,管理创新的过程一定要注重实效。真正能够把信息化管理、管理网络化落到实处,这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协会举办企业管理创新成果评审,目的就是希望能够真正见到实效、成果。中国纺织工业企业管理协会,今后还会坚定不移地把管理创新工作作为行业的重点工作,长期抓下去。

  11月14日上午,与会代表参观了达利丝绸(浙江)有限公司。

  入围企业成果分享

  东方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封亚培:

  大数据背景下国际贸易供应链服务管理的构建与应用

  主要做法
  东方国际基于国际贸易供应链服务价值链,设计标准统一的管理架构体系,实现集团与各下属贸易企业的集约化管理,在关键领域和节点引入风险管控的机制,实现风险提示、经营预测、分析决算的有机整合。

  实施效果
  利用大数据和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手段,将管理思想和方法进行落地实践和应用,并形成长期可持续发展的经营和管理新模式。

  专家点评
  东方国际抓住自身优势,利用多年的贸易优势,供应链着重于服务管理,在供应链中提出风险预警,着力打造合理科学的框架。从智慧协同创新管理平台着手,打通数据壁垒,实现数据协同,加快信息资源整合,强化一体化管理。

  浙江珍珠生活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训林:

  基于珍珠纳米材料创新链的商业模式构建

  主要做法
  近年来,公司对珍珠纳米新材料进行了多品类迭代研发,如珍珠保健食品领域、珍珠抗菌纸品领域、珍珠中药纤维迭代等,对纤维功能化、市场多样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对纺织业面料应用提供了革命性的科技基础。在增加产品品种和功能的前提下,公司开发多渠道优质产业链市场,成立珍珠技术产业联盟。同时摸索新零售模式,线上线下互补结合,国内国外双向循环;首创一条工业旅游与艺术时尚相结合的科技文创模式,打通网红直播平台。

  实施效果
  以纳米新材料、技术研发等迭代研发作为突破口,构建各种新型的商业模式,推动企业转型发展。

  专家点评
  通过珍珠纳米材料,贯通各个领域,在成果转化与应用上,充分把传统纺织与现代科技时尚、文化、旅游相结合,走出一条有特色的转型发展之路。

  北京京工服装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耀东:

  深耕社区经济,开创服装企业转型新模式

  主要做法
  通过运营连锁化,深入社区优化网点布局。“京工1961”社区店主要以连锁经营深入推动品牌进社区。集团借助专业优势,制定统一的工艺标准和服务标准,为顾客提供专业化、优质的服务质量奠定了持续发展基础。为了满足消费者便利化、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逐渐把社区店打造成能够提供复合服务功能的社区生活馆,借助数字化,实现基于互联网的深化营销创新,并通过精益化管理,提高社区服务运营质量。

  实施效果
  经济效益稳步增长,服务性收入显著增加。“京工1961”社区店销售收入逐年大幅增加,服务占比逐年提升。连锁经营模式更加协调、集约、经济,有效降低了运营成本;“京工1961”这种以社区服务为核心的经营模式在促使管理能力显著提升的同时,还增强了客户粘性,使企业能够更好地应对互联网带来的冲击,也为企业开拓了新的发展渠道。

  专家点评
  京工集团以门店作为窗口,以集团作为支撑,把整个产业链条都融入了社区经济发展,在他们开展的服务当中,包括服装设计个性化定制产品加工以及成品改造,还有品牌宣传和推广,把纺织服装产业的核心环节融入了社区经济整个创新模式之下,为纺织服装行业切入社区经济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本,得到了社区和社会的普遍认可。

  安徽华茂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倪俊龙:

  数字化赋能纺织企业高质高效发展的创新实践

  主要做法
  面对行业面临的突出问题,安徽华茂以数字化、智能化改造为抓手,加速企业转型发展。公司与国内纺织机械主机厂家、软件开发与集成商以及有关院校协同创新,解决了数字化工厂设计的关键点;采用大数据技术,开发了具有华茂特色的数字化信息管控平台,实现了 “人机料发环”全面监控,大大提升了生产各环节的管理效率,降低了企业综合运营成本。运用物联网技术,建成了全过程单锭质量可追溯管控。

  实施效果
  通过数字化转型,企业经济效益得到了大幅提升;通过数字化赋能,建成了15万锭全球单体规模最大的数字化工厂;技术创新赋能,推动了国产棉纺装备技术捅破性进展;通过管理创新赋能,实现了生产、质量和成本等管理水平的提高;秉承数字化赋能,社会效益和企业影响力显著提升。

  专家点评
  通过数字化技术的集中创新,推动了企业高效、高质发展,其创新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以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去推动企业转型发展。第二利用大数据技术开发信息化服务平台,实现了全流程数据采集,通过互联网技术建成了纺纱生产全过程质量可追溯管控系统,提高了生产管理效率和质量稳定性。第三,集成运用互联网技术,开发了手机APP管控平台,实现了生产柔性管理,推动国产棉纺装备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纺织企业的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提供了有益借鉴。

  杭州诺邦无纺股份有限公司行政总监朱慧泉:

  数字化改造融合驱动高效生产管控

  主要做法
  对公司管理流程进行了梳理和优化,实现了整个公司全面线上数据的贯通。诺邦通过全流程设备自动化的实现,着力构建少人化工厂;对人、机、料、法、环、测等物联网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实现了效率的最大化决策、降低了生产成本管控,进一步提高了产品生产效率,在市场上进一步获得质量竞争优势。

  实施效果
  企业生产效率提高25%,产品研发周期缩短31%,产品交期缩短35%,设备故障维修时间缩短30%,产品不良率减少7.9%,过程信息采集100%,运营成本降低13%。

  专家点评
  其创新点在于第一,对业务流程进行优化,为数字工厂建立奠定了基础,使企业的精细化和自动化结合比较紧密;第二,在设备能耗、工艺等各方面实现了物联网数据采集,把现有生产运行中的失控数据变为实时数据;第三,从经验驱动到数据驱动程序,实现了数据驱动高效生产掌控,对纺织行业、企业起到了很好的借鉴、示范作用

  鄂尔多斯资源股份有限公司东昊厂生产计划部经理周敏:

  基于纺纱动态制成率的羊绒企业数字化管理变革

  主要做法
  鄂尔多斯纺纱动态制成率以数字化变革的切入点,打破了原有每个批量区间只有一个固定制成率指标的管理体系,应用大数据分析原理和技术等,建立模型进行预测,形成了每一批纱线独有的制成率,从而实现了精准投料、减少余纱、降低库存、提高计划准确率等目标。

  实施效果
  在纺纱制成率环节的数字化应用,带动了原料配投端、采购端以及排产和工艺设计的动态数字化管理应用,并且依照不同的原料配比、生产效率、制成率形成了不同的客户成本,为客户匹配更精确的定价提供依据,由此在供应链上形成成本核算、效率计算及定价匹配的一系列数字化应用,进而让企业的管理更精细精准。

  专家点评
  鄂尔多斯集团通过抓住智能制造、大数据等现代科技智造契机,聚焦纺纱动态制成率,通过分析历年纺纱关键因素,打破原有批量区间的固定制成率,减少余纱,降低库存,提高计划准确率。纺纱制成流程环节的数字化运用,带动各个环节实现成本精细化运用,使得企业管理更加精细、精准。

  山东岱银纺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刘德庆:

  基于国际化的西装高级定制实践

  主要做法
  “基于国际化的西装高级定制实践”是岱银集团面向全球开展西装个性定制业务而采取的一种全流程管理模式,实现了西装产品的订单接单端、设计研发端、生产制造端、物流配送端等各环节完美联接。
  实施效果
  该管理模式下的西装定制业务实现国际化接单、个性化定制以及流水线生产,为向全球不同类型的客户提供便捷、高效的西装个性化定制服务提供了支撑,对服装产业智能化发展、国际化接单起到良好的推动和示范作用。
  专家点评
  岱银对核心智能设备进行升级,整体围绕质量、成本、交货期,在版型、细节上下功夫,通过数据决策支持管理水平提升。

  中恒大耀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建军:

  打造 1+N 纱布产品供应链管理及服务平台

  主要做法
  中恒大耀打造“1+N”纱布产品供应链管理及服务平台。“1+N”中的“1”是指机织纱布产品供应链,“N”是指以纱布产品供应链为核心打造的N个服务平台和中心。中恒大耀的生产模式用“分散性生产”来概括,把供应商的生产优势和下游客户的需求作为组织供应链的核心考虑,集合不同地区、产品品类、工厂优势,最终生产出符合客户要求的产品。

  实施效果
  中恒大耀把全世界工厂视为自己的生产车间,从原料到纺纱、织造、染整加工,由不同的生产工厂完成,打造从生产到销售的全产业链闭环。

  专家点评
  中恒大耀细分供应链管理模式,从理论到实践都具化了供应链管理模式创新,以机织纱布为主线,利用“1+N”体系,服务纺织行业中小型企业。中恒大耀通过实施大耀标准,同时具有完备的纱线库、面料库,对贯通上下游具有借鉴意义。

  上海国际棉花交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市场发展部总监汪前进:

  “产业+平台+金融”联动发展的创新实践

  主要做法
  “产业+平台+金融”联动发展旨在实现让中国为全球大宗纺织原料定价的产业愿景。交易中心主要从四个方面加强了工作:立足平台基础交易服务功能,完成现货交易服务布局;通过“合纵连横”整合资源、掌控资源,做大、做强、做优棉花产业链与聚酯产业链;通过实施新疆棉花报价服务、双保三联动等创新试点,破解棉花产业链“缺资金、怕风险”等核心痛点、难点;依托“产业+平台+金融”联动发展,培育具有市场方向标作用的大宗纺织原料价格指数。

  实施效果
  “产业+平台+金融”联动发展促进棉花交易中心在完全合规条件下,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产融结合,期现联动”平台经济的发展之路;促进棉花交易中心交易能级呈现几何级增长;促进棉花交易中心经济效益与社会影响力的大幅提升;促进棉花交易中心实现为全球大宗纺织原料定价目标。

  专家点评
  棉花交易中心抓住了原料这个主要关键点,通过金融产品创新,突出自身期货联动特点。尽管目前上海棉花交易金融开发还处于初级阶段,未来在工业金融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我们相信棉花交易中心会在这方面做出有益探索

  大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战略发展部部长智勇:

  大杨集团智慧化转型的顶层设计与实践

  主要做法
  在打造全球领先的服装智能化柔性定制工厂的过程中,大杨集团适应大规模柔性定制生产要求,实现了智能化生产设备与自主开发的业务管理系统信息互联、数据互通,解决了定制业务的生产能效问题;通过建立信息系统平台,开发专属API数据接口,整合供应商、生产企业、经销商数据信息,打通供应链,为定制服务的高效实施奠定坚实基础。

  实施效果
  在实施过程中,通过打通产业链,带动行业资源整合,对提升中国服装品牌的国际地位,引领传统服装产业转型,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具体体现在提升生产效率,缩短产品交付周期,促进企业业绩提升;提升产品和服务品质,实现全产业数据互联互通;提升管理水平,促进企业技术创新;通过推广应用,促进中国定制服装产业发展。

  专家点评
  在行业相对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大杨集团通过智能制造实现服务的提升。其管理创新在服装产业向高附加值产品转型升级方面能够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北京方圣时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信息总监骆海江:

  传统服装企业的客户关系管理创新

  主要做法
  方圣集团在面向客户的前端领域,适时采用SAAS化应用,快速反馈客户需求;在营销中台,生产后台方面,集团以创新和科技为引领,引入了百胜、伯俊两大知名软件体系,整合客户需求要素与供应链能力,由需求推动产业能力升级与产品研发,实现消费者前端创新与产业供应链的集聚整合,成功把客户、设计师、面辅料厂商、成衣制造厂商、线上线下分销渠道等产业充分融合,构建以网络互联和信息技术创新为依托的时尚科技生态体系。

  实施效果
  方圣集团的管理创新基于对客户认知,以客户关系管理作为公司战略管理层面。

  专家点评
  集团在进行管理创新构建时,通过客户关系体系构建、实施、评价,整合需求供应链,构建了以网络和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生态系统。通过实践最后又回归到理论提升,有效进行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体现了管理者的思维和脉络

  葫芦岛益丰(集团)运动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毕迪:

  以数字化为基础的服装智能制造系统应用

  主要做法
  益丰集团服装智能制造系统的基础是全链条、全流程、全部门的数字化协同,分别基于物联网技术的RFID数字化技术的运用、数字化供应链和数字化快速打版技术。

  实施效果
  RFID技术的应用实现了流水线数据的实时自动采集,减少了生产数据的统计工作。数字化供应链通过核心节点企业数据交互、改善下单、采购、生产、管理等供应链反应速度,突破加工周期长的瓶颈,对生产线进行无纸化改造,增加企业效益。快速打版技术采用服装CAD技术,实现产品从设计到制造的信息统计和信息自动化过程。

  专家点评
  益丰集团对自己的发展定位很清晰,其始终把智能制造和精益生产紧密结合起来,在走访工厂时发现,普通员工对智能设备使用很熟练,真正把智能制造落到了实处。

  魏桥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张艳红:

  基于数字化、信息化的智能纺纱企业管理模式创新

  主要做法
  随着纺织行业用工形式发生巨变,快节奏的产品更迭以及市场对产品质量要求愈加苛刻,信息化、数据化的智能化制造势在必行,传统结构的管理模式及经验已经难以适应现代智能化生产管理的要求。

  实施效果
  2016年魏桥就进入智能纺纱行列生产与研究,以信息化、数字化的智能化生产体系逐步形成后,到2019年智能化新项目的深度研发与改进,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智能纺纱生产管理体系进行重建;实现了信息化、智能化新型管理模式的创新。

  专家点评
  魏桥纺织对智能装备、智能单元、智能纺纱工厂各环节的特色和亮点十分突出,是教科书式的智能制造典型案例。此外,魏桥纺织在智能决策、智能诊断方面也有了较大提升,配棉系统、在线监测等都逐步完善。

  湖南中南智能装备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贺礼:

  基于数字化管控和标准化引领的智能制造创新驱动体系建设

  主要做法
  建立企业的标准体系和标准化工作体系,创新标准管理模式;建立加工、仓储、实验等数字平台,创新生产管理模式;建立质量控制可视化系统,创新质量管理模式,运用PDM、PLM、ERP、OA协同等信息化系统做到质量可谋、可管、可控、可知;建立智能网联服务云平台,创新服务管理模式。

  实施效果
  通过广泛应用基于数字化管控与标准化引领的创新管理模式,中南智能的设计、生产、运营效率及质量得到了大幅提升,迅速成为行业内应用场景最多的智能制造应用集成商,为纺织工业提供了多个智能产品和解决方案。
在支撑优质客户服务方面取得的效果:大幅缩短了产品的研发周期;创造客户服务新模式。在引领纺织企业智能制造转型升级示范作用方面的效果:新管理体系的建立,打破了以制造工艺为流程的制造体系,形成以数据为核心的生产服务模式,规模化生产得到了规模化定制。

  专家点评
  中南制造申报的项目的特点在于:第一,以智能化的生产管理为核心;第二拥有数字孪生技术、工业互联网技术和智能化标准;第三具有三个平台,一个是生产的智能制造平台,一个是智能监控平台,还有一个是我们实验测试;四是着力“四化”建设。通过这四点,有效对接或者解决了纺织服装行业或企业生产管理中的一些突出问题。

  新疆中泰纺织集团有限公司机械动力部助理祁刚:

  先进设备管理系统在企业运行中的应用

  主要做法
  为了完善设备管理系统,改善设备运行状态,实现公司的信息化、智能化产业目标,中泰纺织以2018年设备管理年为契机,快速降低设备故障率为出发点,对现场管理状态进行了彻底改变,创新成果主要体现在:先进设备管理组织创新,管理环节层层相扣、合理制定有效KPI,瞄准无人化、专业化,搭建有效数字化设备信息管理体系等方面。

  实施效果
  设备管理体系运行两年,两年内故障率持续降低,极大改善了装置的平稳性,设备的长效运行减少了备品备件及材料消耗,2019年实际发生材料费用比2018年减少16.43%;自动化提升既大大降低了人员的劳动强度,也降低了现场作业风险。

  专家点评
  中泰抓住了非常重要的三个点,第一个就是绩效管理,公司采用管控型管理模式,使设备的故障率大幅降低,这是核心。此外还有两方面非常重要,一是组织架构,中泰设置了合理的组织架构,二是搭建现代的数字化、信息化系统,这值得大家推广和学习。

  浙江嘉名染整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莫荣明:

  以印染智能制造平台为核心的生产管理数字化转型实践

  主要做法
  公司按照先进性、系统性、可沉淀、可固化,可量化、可推广等原则重点推进关键信息数字化和标准化推动信息管理标准化;订单预排促进销售接单管理创新;通过智能排产与调度指标来促进管理考核创新;通过系统自学习、自优化推动人机融合管理创新。

  实施效果
  对公司管理流程、数据管理、知识管理的标准化,实现了限产管理提升,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智能排产与调度系统项目上线运行后,排产效率、染缸率、满载率、设备利用率、订单准时交付率、计划完成率、机台切换成本、产能、人力成本等相关指标都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和优化,综合经济效益约300万元/年。

  专家点评
  嘉名以技术驱动产品创新和管理创新战略为导向,推进印染企业智能制造,实现了生产管理的数字化转型。主要创新点,第一在颜色、工艺路线工序、工时等一些关键信息方面,建立了数字化和标准化,推动信息管理,第二通过管理流程进行变革和优化,实现了生产管理的标准化,通过数字化工具推动部门间协同创新,第三,通过引入智能排产与调度系统,建立了一整套包含生产计划等管理系统。

  华纺股份有限公司体系管理主任郭庆祥:

  精益生产创客小组 助力高质量发展

  主要做法
  华纺公司推行“精益生产创客小组”是以一个或多个机台为联合单元组成的生产任务一体化创客小组,通过全员参与创客小组,实现了生产效率的持续改善。通过管理构架的改进,既减少了庞大的管理队伍,又减轻了员工负担,激发了员工的主动性。创客小组针对工作中存在的所有不合理和需要改善的方面,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和实施方案,以提高效率、质量以及降低成本。
  实施效果
  实施精益生产创客小组是精益生产的深化,公司管理水平得到了提高,员工工作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进一步增强了员工的责任心、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比如,打底机深色换浅色品种由5个小时缩短到2.1个小时,效率提高了58%。
精益生产创客小组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比如,一等品率98%以上,峰值达到99.3%,每月节约74万元;定员由371人,优化为定员256人;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也得到显著提高。
  专家点评
  华纺股份把精益生产和创客这两者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开展创客活动,使员工积极参与到企业管理之中去,不仅有利于企业对人才的培养,而且还可以增强人才参与企业管理的意识。

  湖南东方时装有限公司总裁办主任邓红梅:

  自在文化引领轻装轻生活的管理创新与实践

  主要做法
  公司初步形成了“让生活更自在”的经营哲学,着力五大体系建设,推动公司高质量转型。以自在文化引领产品和销售创新。基于“自在文化内涵,优化品牌定位;基于客户需求,组建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开发“面料轻软、款式轻便、搭配轻松、洗护轻易”等产品;基于“轻松自在”的一站式服务,建设“一城一馆”的轻生活之家;基于“轻松自在”的购物体验,创新社交营销新零售。

  实施效果
  近三年,公司实现新业务收入增长56%,线上业务收入增长146%,新产品销售占比80%以上。公司已认定湖南省工业旅游示范企业,荣获“中国红十字会博爱奖”“湖南省慈善奖”,是多家高校的研究生基地、产学研基地,正积极探索产教融合发展的成长之道,致力成为幸福传播器。

  专家点评
  文化能够去形成一定的归属感,圣得西——湖南东方时装公司,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自在文化,并把这个文化渗透到了公司战略、商业模式当中,利用文化的力量去吸引人、感染人,尤其是在产品创新、营销创新、管理和服务创新方面都取得了佳绩,在经济效益方面也取得了丰富回报。

  利华时尚服饰(深圳)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文诚:

  任务分解让运营活动更加可控可靠

  主要做法
  利华时尚在每一个生产周期(月份)开始之前,均对当月生产总任务进行计划、预算,并以若干生产小单位进行任务分解、传达、执行生产。任务分解具体指公司把总经营目标与责任,分成多个自主独立运营小单元,每个任务小组需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在利他共赢理念下,鼓励员工增加收入、降低费用。

  实施效果
  公司将经营战略与组织分相结合,采用“分、算、奖”的工作方式,让公司每位员工组成的任务小组(即“分”),通过独立核算运营从而参与到企业经营中来(即“算”),达到节约成本、增加收入的目的(即“奖”),真正意义上实现共同经营、共负盈亏的企业发展理念。

  专家点评
  量化分权主要包含分权式集权、合作式领导、柔性化组织、企业文化创新,利华时尚在生产管理领域运用量化分权进行全新的组织架构,实现了企业扭亏为盈、持续增长、疫情期间也持续上扬的局面。

  德宏正信实业股份有限公司集团副总经理王冰:

  促进内外双循环,构建茧丝绸绿色发展新模式

  主要做法
  正信公司以“东丝西移”融合大纺织为核心,以桑蚕工业化为手段,以“一带一路”为战略支点,在德宏陇川建成标准缫丝车间4个,创造以小蚕共育为核心的工业化、科学化种桑养蚕新模式,实行桑蚕闭环生产,用桑枝条生产木耳菌菇,废菌包还田,推广桑园免耕技术。

  实施效果
  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拓展国内外两个市场,促成内外双循环,构建茧丝绸绿色可持续发展新模式。

  专家点评
  正信公司是丝绸行业示范型的标杆,实现了东桑西移和东丝西移,用包容的胸怀,促成了内外双循环。此外,正信公司充分利用国内资源,搭乘“一带一路”顺风车,达成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会员登录
登录
其他账号登录:
留言
回到顶部